分別76年!孝子「15歲離家從軍」誓為父而戰 隔岸思鄉「86歲再見106歲老母」媽媽當晚平靜離開

在14年的抗日戰爭中,中國生靈塗炭,人們流離失所,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很多老百姓在日軍的殘忍的對待下,不得不為了躲避戰亂而遠離家園,甚至躲到深山裡去生活。

當時,不論是大人孩子,很多人都揭竿起義,力抗日軍的暴行。甚至是兒童有的都加入了兒童團,為大人站崗放哨,奉獻自己的力量。

他叫謝春生,他當時是一個15歲的少年。在亂世中,本來一家4口人,父親、母親、自己和妹妹,雖然日子不富裕,但是能填飽肚子,生活的平穩而幸福。

但是隨著日軍的侵略,他們一家生活的村子也被日軍的鐵蹄所踐踏。日軍走到哪裡,那裡,人們生活不下去只得轉移。他們一家四口在轉移的過程中,父親為了掩護他們三個家人,被日本人解決了。

目睹父親的遭遇,謝春生心中燃起了反抗的種子。他覺得只有參軍才能為父伸張正義,才能讓母親和妹妹過上平穩的生活。

但是謝春生的母親,知道了兒子的想法之後,堅決不同意。老人哭著說他的父親離去了,家裡就剩下他一個男人,他是家裡的獨苗,還要傳宗接代,延續香火。如果他有一個好歹,自己對不起他離去的父親。

此刻在謝春生的心裡,趕走日軍才是第一位的。雖然母親日後非常留意的看著他,不讓他走遠了。但是在一個深夜,他還是瞞著母親和妹妹一個人偷偷地走了。

也不知道走了多少里路,口渴難耐,肚中飢餓的謝謝春生走到了鎮上。那裡有看起來像是長官的人,還有很多年輕人來來往往,一問才知道那裡正好招兵。於是謝春生立即上前報名,入伍當了一名軍人。

謝春生在15歲的年齡成了一個小兵,當上兵之後,謝春生才知道當時正好是抗日戰爭,謝春生覺得只要能協助打敗敵人就行。

於是,謝春生在部隊裡安安穩穩地待下來。具體參加了多少場戰役,謝春生也不知道。他身處戰地。好幾次都與危機擦肩而過,他心中的信念就是活著就要把敵人趕出去,即使走了也無怨無悔。看著身邊的戰友一個個倒下去,更堅定了謝春生打擊敵人的信心和決心,他隨時準備著為國犧牲。

1945年日軍投降了,謝春生覺得好日子終於要來了。他期待著回家,回家與母親和妹妹團圓。當時他正是20多歲的年齡,他還想著回家娶一房媳婦,生一些兒女,讓母親安享晚年。

可是謝春生的希望成了奢望,他還沒來得及動身回家去看老母親,就被要求繼續上前線,另一場戰爭開始了。當兵服從是天職,他沒有什麼辦法,只得做自己不願做的事情。

一切結束後,他覺得這次終於可以回家了,但是更讓他沒想到的是,他接到命令要退守台灣。

謝春生含著熱淚,抱著沒有見過母親的遺憾去了台灣,從此只能隔岸相望。謝春生在那裡娶妻生子,過著正常人的日子,他做了小買賣生意,日子還過得去。

唯一的遺憾就是謝春生心中始終掛念著老母親,掛念著妹妹,掛念著他的家鄉。沒事的時候他就吞雲吐霧,在海邊望著家的方向,一個人流著淚。

謝春生盼著能有機會去見見老母親,去給父親掃掃墓,聊表孝心。他終於等到了「兩岸三通」,他迫不及待地踏上了故土。

但是等他回到記憶中與母親和妹妹分別的地方那裡早已變了樣。尋找了一段時間以後,母親和妹妹杳無音信,帶著遺憾,謝春生又回到了台灣。

但是尋親的路,謝春生一走就是幾十年。後來在媒體的幫助下,謝春生終於打聽到了母親和妹妹的消息,母親還活著,妹妹的日子還不錯。

此時15歲離家的謝春生,已經離家71年,他已經是86歲的耄耋老人。算一算謝春生的母親,此時應該是106歲的高齡老人了,妹妹也已經是80歲的人了。

謝春生迫不及待地踏上了故土,原來母親和妹妹就住在他出生的地方,並不是他和母親妹妹逃難的地方。妹妹在門口迎著他,哥哥與妹妹相見,緊緊地擁抱著,號啕大哭。

妹妹告訴謝春生,母親執意要搬到他們原來居住的地方。因為母親覺得如果謝春生回來找家的話,這樣才能找到他們。

母親天天坐在家門口,望著路口的方向。她期待著那裡出現一個熟悉的身影,那就是她朝思暮想的兒子謝春生。母親堅定地說,謝春生肯定還活著,她在夢裡多次夢到了他。

謝春生奔向屋裡,106歲的母親已經臥病在床多年。妹妹說這一年來母親狀況不好,很少睜開眼睛,氣若遊絲。母親有時候張張嘴想說什麼,但是出不了聲,但從嘴型可以判斷,母親是在呼喚著謝春生的小名。

謝春生「撲通」一聲跪在母親的床前,說「不孝的兒子來晚了。」謝春生撫摸著母親花白的頭髮,喊著一聲聲「娘」。

106歲的老母親竟然睜開了眼睛,一下子認出了他。她竟然能開口說話了,說了一聲「兒啊,娘終於等到你了。」之後老人沒有再說話,像一個孩子一樣露出了久違的笑容,她就那麼一眼不眨地盯著兒子看,彷彿他就是那個離家出走的15歲的少年。

母親笑笑,母親又哭了。雖然沒有哭出聲,但是她眼角的淚水一直往下流。

當天晚上,謝春生的了無牽掛的老母親安然離去。或許老人就是為了等著見兒子謝春生的一面,她相信終究會等到那一天,她也真的等到了,老人安息了。

參考來源:今日頭條

Click to show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