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遠離癌症就管好你的嘴!「太硬的食物」千萬別碰,太多人後悔吃下去...

事實上,一個癌字三個口,很多癌症是從嘴裡吃出來的,

不少色香味俱全的食物里,其實悄然潛伏著致癌的元兇。

1

肝癌:喝酒、吃霉變食物

喝酒傷肝是眾所周知的事,但很多人並未把這當回事。

事實上,酒精對肝臟的傷害遠遠比你想象中的大。尤其是過量飲酒,離肝癌只有四步:過量飲酒→酒精性肝炎→酒精性肝硬化→肝癌。

過量飲酒,大量的乙醛、乙醇對肝細胞有明顯的毒性作用,將直接和間接導致肝細胞變性、壞死、纖維化,嚴重時可發展為肝硬化,最終誘發肝癌。

除了喝酒,長期吃霉變的食物(霉變的玉米、花生、米、豆類;保存不當的豆腐乳、豆瓣醬;質量不過關的花生油等),也容易誘發肝癌。

因為霉變食物中含有強致癌物質——黃曲霉毒素,可誘發肝癌。

★防癌小提示

①男性每天酒精量不要超過25克,女性不超過15克。

②霉變的食物不要食用;選購豆腐乳、豆瓣醬時,若發現包裝破損、瓶蓋浮起,不要購買;買回來在保質期內食用完,按要求儲存,避免霉變。

選購食用花生油時,選擇正規廠家生產的品牌,不要迷信街邊一些無牌照的「新鮮、現榨」花生油。

2

胃癌:常吃醃、烤、熏食物

熏制食物里含有較多的亞硝酸鹽,進入胃裡,會變成亞硝胺而被吸收,易誘發細胞癌變。

另外,肉類、脂肪在高溫熏制、油炸或燒烤的過程中會產生另一種致癌物質——苯並芘,煎炸越久,苯並芘的含量越高。

有報導稱,咖啡燒焦後,苯並芘會增加20倍;香腸等熏製品中苯並芘含量可比普通肉高60倍。

★防癌小提示

①盡量少食用煙熏、燒烤、煎炸食物;少光顧街邊攤檔。

②煎炸食物時,應盡量縮短煎炸時間,不要炸得過焦,煎炸用油不要反覆使用。

3

食道癌:太燙、太硬、太辣食物

飯桌上,總有人愛說這句話——趁熱吃,但這並不是一個好的飲食習慣。

國際癌症研究署曾發布一項警告稱:飲用65°C以上熱飲有致癌風險。

因為口腔和食道黏膜能耐受的高溫在50~60°C,超過65°C便會燙傷黏膜。

經常吃燙食,容易對食管黏膜細胞形成反覆不良刺激,誘發細胞癌變。

此外,吃太硬太辣的食物,也容易對食道黏膜細胞造成不良刺激,成為癌變的基礎,增加食道癌的發病風險。

★防癌小提示

①熱食、熱茶、熱湯稍稍放涼,等不燙口再吃喝。

②不吃太過堅硬的食物。

4

腸癌:吃葷太多,吃素太少

不愛吃素,無肉不歡,尤其是愛吃紅肉(如豬牛羊肉等),會提高患大腸癌的幾率。

肉類攝取過多,多餘的營養物質就成為細菌的溫床。

在細菌的作用下,肉類中富含的蛋白質、脂肪等物質迅速腐敗,產生對健康極有危害的物質。

腸黏膜長期遭受有害物質的「熏染」,發炎的過程不斷惡性循環,就會發生異變。

★防癌小提示

①平時應多吃蔬菜、水果、穀類等富含膳食纖維的素食,膳食纖維可加速腸內有害物質的排出,從而起到預防大腸癌的作用。

②一天紅肉的攝入量應該在50~75克為宜,盡量吃雞、鴨、魚肉等白肉。

5

乳腺癌:高脂肪飲食

高脂肪飲食、營養過剩或肥胖、嗜食甜食是乳腺癌的主要誘因。因為長期大量攝取脂肪,可產生大量類雌激素及前列腺素樣物質,刺激腫瘤的發生及增長。

此外,乳腺癌的發生還和不良情緒有關,長期處在不良情緒中,可影響體內激素的平衡,從而引起乳腺癌變。

★防癌小提示

①日常飲食中,要平衡飲食,控制脂肪攝入並且減少攝入精製糖。

②保持心情舒暢,少生氣,少動怒。

6

胰腺癌——高糖食物

《美國臨床營養學》雜誌中的一項研究發現過多地攝入糖、冷飲、甜水果湯,都與胰腺癌發病率呈正比關係。

這是因為經常進食糖類和高糖食物,可能會引起頻繁的餐後高糖血症,增加對胰島素的需求,降低胰島素的敏感性,以致患胰腺癌的風險升高。

★防癌小提示

進食甜食要有限度,過量容易提高患病風險。

7

口腔癌——吸煙、愛嚼檳榔

國際癌症研究中心將檳榔定為「一級致癌物」,嚼檳榔跟口腔癌關係密切,因為檳榔鹼對口腔黏膜的損害和刺激。

口腔癌高發於喜歡吃檳榔的族群。

此外,吸煙也是口腔癌發生的主要危險因素之一,煙中的有毒物質會直接刺激口腔黏膜,誘發癌變。

尤其是煙酒一起享用時,毒害更大。因為酒精會溶解於煙焦油中,促使嘴裡的黏膜吸收更多的有毒物質。

★防癌小提示

①少喝酒、少抽煙、少嚼檳榔,能戒就戒。

②早晚刷牙,保持良好的口腔衛生。

8

肺癌——吸煙、高溫烹飪

煙草中含有多種可致癌的芳香胺衍生物,吸煙時間越長、量越大,發生肺癌的危險性越高。

另外,廚房中的油煙也容易發生肺癌。

油煙會刺激鼻子、眼睛、咽喉黏膜,引起鼻炎、咽喉炎、氣管炎等呼吸系統疾病。

長期籠罩在油煙中,患肺癌的風險會比普通人增加2~3倍。

★防癌小提示

①烹飪盡量多選擇蒸、溜、鹵等烹飪方式,少用炒、炸、烤等。做菜時記得打開抽油煙機,能夠有效地吸除油煙。

②控煙戒煙。

來源:一分鐘健康養身

Click to show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