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歷練不會懂!爸媽過40歲「徹底愛上園藝」兒女難理解 花整天照料「盆栽成心靈棲息地」原因引共鳴

大家總是認為兩性一旦步入中年各有所好,男人會蛻變成修身養性的智者,愛上釣魚、露營以及飯桌上談國家大事,女人則化身歲月靜好的精緻貴婦,心思地投入到了烘焙、烹飪的懷抱中,但「園藝」這項嗜好卻是男女通吃,甚至在過程中幫助許多夫妻增進感情。

園藝彷彿是每個中年人的人生道路上繞不開的必經之路。

無論他們年輕時曾是混跡舞池的時髦男女,還是月下讀詩的文藝青年,只要一過40歲,統統都會在這可愛的綠色小傢伙面前敗下陣來。

一位年輕人身為五穀不分的95後,之所以能對大多數景觀植物如數家珍,都是多虧了爸媽種在院子裡那一堆普通人根本分不清的大型植物。

一眼看上去,是根本看不出太大區別的綠油油一片。

而那些沒有院子的,也從來不會放棄將陽台甚至整個房子都改造成大型植物園的努力。

有理由相信,每個中年人的夢想都是在家裡開個花市。

不然你無法解釋,為什麼他們每天都會因為廁所地上的頭髮而抱怨:「又給我找事做」,卻永遠都會對家中的植物們擺出最任勞任怨的態度。

夏天要遮光、冬天要取暖,還要根據植物所需的不同光照條件和具體的天氣情況來回搬動;

在家連多吃半碗飯都要被嫌棄的你不禁開始懷疑,或許陽台上的那些花花草草才是他們真正的兒女。

誠然,養花作為一項門檻頗低的活動,並不能算是中年人的獨有愛好。

但很少會有人像他們那樣,真正從這項其貌不揚的娛樂項目中獲得純粹的快樂。

一個成熟的中年養花人,從來不會在意花盆的美觀性。

當你還在糾結琴葉榕該配藤編筐還是水泥盆時,爸媽們卻早已認定,只有最傳統的紅褐色塑料盆/陶土盆才是植物最理想的歸宿。

畢竟在他們看來,再漂亮的花盆也不過是一個毫無靈魂的承載容器;

只有裡面植物的繁茂健壯和生生不息,才是真正能撫慰人心的生命之源。

「茂盛」,是養花的中年人時刻掛在嘴邊的詞語。

而要做到這一點,植物的數量和體型都尤為重要。

你幾乎不會在某個中年人的陽台上看到稀稀疏疏的一兩盆植物。

在「養更多花」的樸素願望驅使下,爸媽們致力於徵用家裡的一切平面——如你買來後就沒打開過的跑步機,或者自建房的樓頂——來拓展植物王國的疆土。

看起來頗有氣節的富貴竹,往往避免不了跟幾株觀賞型小白菜共處一盆的命運。

而即使是最為小巧的多肉植物也通常會以「浩浩蕩蕩一大片」的形式出現,讓你充分感受到中年女性把她們的囤積癖用在了什麼地方。

風格更加粗獷的中年男性,則從不會掩飾自己對於體型更大的木本植物(也就是樹)的格外偏愛;

正如某位網友所描述的場景:「我家養起花來都是30盆起跳,巔峰時期能達到70盆,還個個都長得遮天蔽日。」

把家裡的貓擠到無處可逃。

為什麼爸媽一養起花來就「沒完沒了」?

每個年輕人面對植物遮得嚴嚴實實的窗戶,都不由得會發出這樣的疑問。

但如果你以此質問他們「家到底是給人住的還是給植物住的」,收穫的往往是一個無辜而樸素的回答:「結了籽不種,那不是白養了嗎?」

是的,與很多年輕朋友「養一盆枯一盆」的結局不同,中年人的植物永遠是越養越多的。

我至今還記得我爸是怎麼在5年之內把一株君子蘭養到了二十幾株,導致我現在還是一看到君子蘭就眼前發黑。

不像我,連萬年青都養不活。

如果說年輕人養植物,主要是作為房間內的裝飾和點綴;

那麼讓植物生根、發芽,最終分株繁衍,就是中年養花人與生俱來的使命。

網友們常常會震驚於爸媽在養活植物這方面的神奇魔力,就連殘花枯花也能在他們的手裡重新「返陽」,開得熱熱鬧鬧。

卻不曾想到,每一株茁壯成長的植物背後,都是無數時間精力的投入。

永遠不要低估一個中年人搞園藝的決心。

你或許以為養花種草僅僅是修身養性的「佛系項目」,他們卻會用切身的經驗證明你的錯誤。

前陣子,小區內有人因為養多肉植物開粉燈,結果被懷疑特殊行業的新聞逗笑了一大堆人;

當時就有網友在下面評論:「這算什麼,我媽為了保證家裡的幾盆熱帶植物順利過冬,差點在家裡扣了一個大棚。

畢竟,每一個園藝技術精湛的中年人,都曾經是摸索前進的「菜鳥」。

有人曾經因為太愛澆水,把胖嘟嘟的多肉植物養成了瘋狂生長的蒜苗;

也有人因為粗心大意,剪掉了快變成枯木的梅花上唯一的嫩芽;

甚至還有人因為一個失誤,衝動之中立下「再也不養花」的豪言壯志。

但是那又怎樣?

如果說時間和人生閱歷教會了他們什麼,那就是每一個看似簡單的成功,都需要不懈的堅持與努力。

在中年養花人的眼中,沒有無緣無故的花開,也沒有輕輕鬆鬆的發芽。

用什麼土、施什麼肥,定期換盆、除蟲,都要付出花農一般的辛苦;

葉子黃了、不結花骨朵都是什麼原因,也需要投入充足的時間去學習。

正如一位不惜把避光植物偷偷塞進兒子汽車後備箱的父親所信奉的那樣:

只有最嚴謹的態度和最經得起考驗的耐心,才能造就屬於自己的完美植物基地。

這注定是一場充滿矛盾與犧牲的旅途。

每個熱衷於培育新生命(誤)的中年人,都以行動做出了自己的選擇。

早已把「謹小慎微」刻在骨子裡的他們,能冒著被妻子嘮叨的風險,在客廳光潔的瓷磚地面上鼓搗3個小時,就為了準確地搭配出酸鹼度合適的土壤;

而平時連廚房油煙味都受不了的她們,也能無視家人「大早上被臭醒」的抗議,給家裡那幾株總不開花的月季毫不吝嗇地澆上一勺農家肥。

中年人養花,有時候似乎帶著點戀愛的心情。

有網友吐槽媽媽因為家裡那盆山茶花怎麼都不結花苞,把盆放窗外打算讓它給風吹到枯萎(不建議模仿);

但當他想要將這盆一息尚存的植物丟進垃圾桶,卻差點遭遇一場堪比地震的「家庭戰爭」。

而中年男性也沒理智到哪裡去——另一位網友因為在爸爸精心照料的蘭花旁邊吃蛋炒飯而慘遭驅趕:「你去廚房裡吃吧,油味別熏到我的花。」

你看,作為一個中年人,他們經歷過千錘百鍊的心臟早已寵辱不驚;

只有那盆傾注了主人心血的植物,才能最大程度地撩撥他們的情緒。

男女之間的性別差異在這裡被無限地趨於抹平——

在園藝這個領域上,沒有一個中年人會甘願認輸。

從某種意義上說,年輕人可能真的無法理解,中年人在養花這件事上能夠獲得怎樣的慰藉。

有些網友會抱怨自家爸媽養花養到「走火入魔」,每天回家都要在陽台上盯著花花草草坐滿3個小時,「比看見自個閨女還親」;

但說實在的,比起你的年終獎,他們可能確實更在乎那盆養了3年的羅漢松為什麼又掉了一片葉子。

背負了上有老下有小的生活壓力,或許只有默不作聲的植物才能帶給他們腳踏實地的成就感。

在這個樸素的領域中,一分耕耘一分收穫的人生哲理得到了最大化的呈現;

水澆多了就會爛根,通風不夠容易生蟲,每個問題都有相應的正確解答。

正如一位網友自我反省的那樣:「想想每天就知道要生活費還跟爸媽頂嘴的我自己,就覺得家裡那幾盆茉莉花實在是再乖巧不過了。

如果說種菜是老年人刻在骨子的原始記憶,那麼養花就是中年人靈魂的棲息地。

而另一方面,「花」這種本質上只具備審美功能的事物,無形中也在給泯然眾人的生活鍍上一層「歲月靜好」的光芒。

正如有位青年的爸爸買了新手機後第一件事,就是給家裡的植物依次拍上幾張特寫,並精心挑選一張當作頭像——

在這個年輕人從不關心的世界裡,一盆沁透了主人智慧、時間與心思培養出來的精品花卉,早已成為了中年人社交中必不可或缺的「必需品」之一。

由此我們也就不難理解,為什麼沒有哪一個中年人在人生道路上可以繞開養花;

你下班路上遇見的看起來平平無奇的中年阿姨,說不定就是個深藏不露的「園藝大師」。

看完之後發覺,難怪中年人熱愛園藝,年輕人總會覺得植物這東西又髒又無聊又麻煩;其實只有真正經歷過人生的雞飛狗跳,才知道那是人生中最簡單最快樂的事情啊!

參考來源:今日頭條

Click to show more